發(fā)布時間:2013-10-25 閱讀次數(shù):4083次
2013年10月23日,第十五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13)盛大開幕,來自國內外1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64家分析儀器公司紛紛展出其新型分析儀器、生命科學儀器、環(huán)保分析儀器、實驗室設備、食品分析儀器、化學試劑等。展會同期, BCEIA 2013學術報告會在新世紀日航酒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出席了本屆會議。
BCEIA 2013學術報告會以“分析科學創(chuàng)新未來”為主題,本屆大會邀請到國內外多名知名專家學者帶來精彩的前沿報告,會議同期還將圍繞質譜學、光譜學、色譜學、波譜學、電化學、生命科學、環(huán)境分析這幾大領域展開多場分會報告。
23日大會開幕式第一天,首先來自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桂 斌院士上臺致辭。隨后,來自加拿大特倫特大學 Holger HINTELMANN教授、美國普渡大學R. Graham Cooks教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Jonathan V. Sweedler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Yoshinobu Baba教授、查爾姆斯理工大學Andrew EWING教授、美國拉荷亞生物工程學院John P. NOLAN教授、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Anne L. PLANT博士為大家?guī)砭蕡蟾妗?/p>
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桂斌院士致辭
會議現(xiàn)場
會議現(xiàn)場
加拿大特倫特大學 Holger HINTELMANN教授
來自加拿大特倫特大學的 Holger HINTELMANN教授帶來了題為《天然汞同位素比值的變化以及它在汞污染根源探索中的應用》。
Holger教授首先簡單介紹了汞元素的存在狀態(tài),并詳細描述了在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汞元素的循環(huán)現(xiàn)狀;同位素分餾方法通常應用于輕同位素體系;利用δ13C(13C/12C)法跟蹤生物學過程并提供信息源;以及參考營養(yǎng)水平-3%變化來研究食物網中的δ13N(15N/14N)。
天然汞有七種同位素(所有都是非放射性的),其質量從196amu到204amu不等;不同汞源由不同的同位素組成從而導致了獨特的特征,化學或物理過程同樣也會改變同位素的組成,光化學過程會產生強烈的MIF同位素(199Hg,201Hg),生物過程(生物放大作用,生物轉化作用)只能產生MDF。采用多接收電感耦合等離子體MC-ICP/MS同位素比率精度可達0.001%,單個ICP/MS只有0.1%的精度。
Holger教授總結到汞同位素分餾和比值實質上是不同的,汞污染源可以采用同位素法進行鑒定,汞污染的跟蹤經常采用汞同位素比值的方法,另外,Holger教授提到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戰(zhàn),比如:空氣和水中低濃度汞的檢測、過程以及根源的區(qū)分等等。
美國普渡大學 Graham Cooks教授
來自美國普渡大學的 Graham Cooks教授介紹了《質譜領域的放大:手術過程中周圍環(huán)境的離子化、在線反應監(jiān)控和制備規(guī)模中》。
Graham Cooks教授首先介紹了分析化學和儀器中的三個成功要素:儀器儀表發(fā)展的基礎設施;社會服務;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目前全球有超過125種的復雜腦瘤不易進行診斷,病患的平均生存期僅為12-15個月或幾年,美國新的數(shù)據(jù)顯示每年22,910患者中有13,700死亡,而手術仍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而在手術過程中則需要做一些重要的決定。如何改進腫瘤手術或周圍環(huán)境,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直接進行組織分析即采用質譜進行分子病理學診斷。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 Jonathan V. Sweedler教授
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的Jonathan V. Sweedler教授介紹了《測量腦中D-氨基酸信號的工具》。
VIP是一個原始的神經肽,在SCN中顯示其功能,許多論文都曾描述過它的功能影響,盡管如此,全長的VIP在SCN中是很難檢測的,但是縮短形式的 VIP則存在很高的水平狀態(tài),釋放的SCN的分析反映出大鼠VIP釋放產生的RHT水平分層,但沒有完整長度的VIP,通過傅立葉變換質譜進行SCN組織提取物中VIP的分析證實了它的存在形式。
日本名古屋大學 Yoshinobu Baba教授
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的Yoshinobu Baba教授介紹了《用于癌癥診斷、治療和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的基于再生醫(yī)學的納米和量子生物裝置》。
Yoshinobu教授報告主要介紹了癌癥轉移診斷的單細胞診斷;用于癌癥診斷中DNA、納米孔單DNA、microDNA分子測序快速分析的納米生物設備;毫微微摩爾靈敏度在2分鐘以內的臨床疾病診斷快速“樣本回答”的immunopillar設備;體內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為基礎的再生醫(yī)學、干細胞治療和癌癥的基因治療)成像的量子生物傳感器。
查爾姆斯理工大學 Andrew EWING教授
來自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Andrew EWING教授在報告中主要介紹了蒼蠅細胞和囊泡中的電化學及質譜成像研究。
美國拉荷亞生物工程學院John P. NOLAN教授
來自美國拉荷亞生物工程學院的John P. NOLAN教授報告題為《高速單細胞光譜》。
John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流式細胞儀進行單細胞分析的儀器以及應用、多參數(shù)報告和復用編碼;光譜流式細胞儀的歷史與演變、儀器的設計、性能以及單細胞熒光流式細胞儀,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的流式細胞儀以及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標簽和熒光檢測的SERS。
最后,John教授總結到Spectral FC可進行單個細胞完整光譜范圍的測量,相對于常規(guī)FC(流式細胞儀)來說 Spectral FC更靈敏且可執(zhí)行常見的FC分析,流程簡便;其它的功能可能還有很多,如進行FRET,F(xiàn)Ps或對環(huán)境敏感染料等的分析。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Anne L. PLANT博士
來自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Anne L. PLANT博士介紹了《定量生物測量學》。
報告中,Anne L博士介紹到其研究目標就是建立生物過程和細胞反應過程中可重復的、堅定的、可追溯的、有意義的測量,而引起測量不確定性的主要就是生物變異性。生物過程是非常復雜的,包括了尋找組織的原則、細胞內的反應是非線性的、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以許多反應的隨機性等。
海報展示